“。。。。三界之中以心為主,能觀心者,究竟解脫,不能觀心者,永處纏縛!”----《大乘心地觀經*觀心品》 2018-1-1年終開示1
●講法緣起 今天是2018年1月1號——元旦,又是十五,我早晨起來供了水果,供了香,供了燈,整理了佛堂。雖然我決定每月的月底和大家聯系,現在也很少跟大家私下接觸,可是到了年底了我還是多一點上網,因為我要接收徒弟們給我發來的信息,我期望看到徒弟們一年來的總結,所以我要再上上網。今天坐下來以后,突然有一種沖動,想還是要講一講,跟大家交流一下,為什么呢?因為今天是三合一,一是到年底了,春節時我還不一定講不講了,這個就是預先講一次,又是元旦,又是十五,三合一吧,所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。 ●師父的日常 一說到講法呢,大家都會覺得,好像批評誰啊或者講一些高談闊論,今天不這樣講,咱們師徒間就拉拉家常,講講我的生活,就像我早晨起來做這些事一樣。 前一陣子有個徒弟在精舍閉關,他跟我匯報說,“打坐很好,念咒也很好,但是要做飯,比較繁瑣,浪費時間!痹陂]關過程中,在寺院有關房的有護關的人,會把吃的喝的都供養過來,而一個人獨立的閉關(像我這種閉關或者是那個徒弟在精舍閉一陣關),那就自己做吃的,-----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比較繁瑣,但我覺得:做飯其實也是修行,也是個磨練的過程。 以前我不太會做飯,可是自從閉關以來都是我自己做,慢慢的琢磨什么和什么能調配,還要洗鍋、刷碗、洗菜、等等搞半天,這些事情免不了。其實我很久以前對做飯洗鍋刷碗這些事情還是比較膩歪,有時候整理廚房,邊邊角角亂七八糟一大堆,我就比較排斥。 但是,慢慢,慢慢,經過長久磨練,現在覺得做的還蠻有樂趣,沒有了以前的執著。前兩天呢我衛生間的換氣扇壞掉了,我就想過了元旦以后呢自己去買,買兩個好的預備放著,把舊的拆下來裝新的,大不了把換氣扇的通風口拆下來,把電線重接一下,自己做也可以。 其實來了美國以后很多都是我自己做啊,像去年洗菜池的水龍頭壞了,我去商店買了新的換上,也得自己裝;池子漏水了,我自己查找原因,然后重新換,重新貼,重新膠,都是自己搞;進駐普照寺的時候,我自己做木工釘過一個供桌,還蠻大的,做好了也挺好用的;我房間的床也是自己釘的,有木頭又有工具,我自己就釘;很久以前我做過書架,自己做的書架很漂亮啊,到現在還在用啊。 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己安排,我認為生活就是這樣,不能什么都靠別人,其實我這人有個天性就是不愿靠別人,這種性格有好處,可能也有壞處,好處是比較獨立,不愿意麻煩別人,壞處是自己辛苦一點。反正呢自己多動腦子看懂這個應該怎么做,估計應該怎么做,多琢磨琢磨,就給他做好,當然難免也會有做錯的時候,這就是我的生活。 ★幻化不實的生命——不必重視 我講這些生活的事情就是想告訴徒弟們:古德云:“一日不做一日不食”,古人云:“個人生死個人了”,這都說明,自己要完成自己的業,自己要照顧自己的生活,希望靠他人不應該是修行人的風格! 我們不能太重視這個幻化的、不實在的、不真實的生命!你不應該重視它!由于不重視它,所以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,該來了我們就一點一點應對,不要有任何情緒夾雜在里面,不要覺得這個飯還沒做好,那個飯做的這么難吃......不要有種種種種好的或者不好的情緒于自己如流水般的生活——就是不帶任何情緒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! 你們也應該多少參照我的一些特點:做任何事情就去做,不煩惱。為什么不煩惱?因為我不會把情緒附帶在生活中。這樣。你就把生活化為修行了! 通過好多徒弟的匯報,我總結到,大部分徒弟都是出現這個問題:對外面的人都能過的去,唯獨對家里人,脾氣很大,不知為什么。我說,你對家人脾氣大是因為你重視家人,重視你的家庭,你關注他,你希望他們好,執著的用自己認為好的辦法、好的思維去安排他們,發現他們沒有按你認為正確的方法去做,所以你就煩惱。 其實根源不是這么回事,因為家人啊、親戚啊、朋友啊這也是一場夢,不重要的。我們都是交換業力來的,他們有他們的業力,每個人的業力都不一樣,我們沒辦法代替別人。你不把心過多的關注他們。。你也就不會得到這些煩惱! 我前陣子也在想:為什么這么久以來,修行方面不可以快一點?仔細一想我根本就沒辦法快,因為很多制約因素就卡在那里,所以不能強加自己多快多快。現實生活中因緣果報就鋪設在那里了,你逃不出去的。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說:我們努力、我們著急,我們去如何的控制局勢就能讓生命如期發展到自己設定的那個目標!----不是的! 換句話說,你就是努力也不見得能有成果!其實,不但你們的事業是這樣、你的親人們的發展不是這樣--------凡是你涉及的所有的事情,就算你努力了,不見得就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!所以你就不要太執著自己的努力,太執著自己的主張。 為什么說努力了也不見得能實現呢?比如很多人在做生意,可不是每個人都能發財,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到錢,為什么自己努力半天得不到回報呢?路徑設計那么好為什么不能實現呢?就是因為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有因緣果報,很多的因素促成一個事情的發展成就,你只涉及到其中一個因素,其它很多因素是你把握不了的,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老是很著急,特別的想讓周圍的一切環境按自己的意愿去發展,這個想法是嚴重的錯誤! 我今天之所以講我自己的生活過程,就是為了導引出現在這個結論告訴大家:不要太重視生命的這個幻相,不要強加給自己的生命太多目的性的操作,要放下對這個世界的執著,隨緣而行,在生活中出現任何事情,就是中國那句古話,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”。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,也不煩,也不急,該咋地就咋地,我覺得我這種對生活的態度值得你們參考, 就像閉關一樣,以前在山上閉關我從來沒設定自己閉關要多長時間,只是說要達到一個目的,達不到就一直閉唄;這次閉關也是啊,也許一生這么閉下去了,永遠不出關,有可能,因為沒有達到目的,我又沒有設定自己的時間長短,沒有給自己施加壓力。不要給自己壓力,因為太多的壓力只會給自己帶來情緒上的緊張,這也是一種煩惱,而生命不是那樣的,我們要知道,既然不可能把自己的生命全部、徹底、完全的把握了,我們就盡力好了,盡力了,有些事情做不到了也不大重要了,因為不是相關自己了,但是記。盡力可不是執著! ★但自無心于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 我們做事要有耐心,慢慢來,大家以后個人在山上閉關也好,在精舍閉關也好,該做飯就做飯,該吃飯就吃飯,修行就是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的當下,而不是說做飯的時候不能修行,吃飯的時候不能修行,干活的時候不能修行,只有打坐念咒才是修行,不是這樣的,絕對不是這樣的。!——而是你的心如何應對這個世界,你能的心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面對這個世界,這才是你的修行。!甚至好多人把修行變成對自己腿盤的怎么樣的執著,及對修行的時間長短的執著,這些都是不對的! 我不去執著這些事情,有句話說,“但自無心于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”呢,就是這個意思,生活中可以有非常多的事情,再多的事情我一樣一樣的做,我就一個人,我做完一件再做一件,做完了就完了,也不去想它,我不執著這些事情,這才是修行所需要的一種心態! 你們大家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學習這個。有些徒弟匯報說,他看了我很多的開示以后也知道要放下,也知道不要執著,可就是把握不了,遇事就噼里啪啦一頓亂來,事情過后又很后悔,然后又問自己放不下怎么辦?我說你們放不下是因為看不開呀,你還是太執著自己生活中、家庭中的一切了。那很多人可能反問:“我不執著家庭、不執著工作我能做好嗎?”——記。翰粓讨⒉坏扔谀悴蛔,不執著并不等于你不負責!你們要好好的把握這個事情。
★需要為出家做出努力,但是也需要因緣成熟 不但很多人在生活中會煩惱,著急上火,不能看透放下,就是對出家這個事,個別徒弟可能也有些著急。我有三十多個徒弟年后打算出家,現在大圓通寺有四位法師,還有一位預備的,慢慢很多徒弟都要出家,有的徒弟雖然沒有在大圓通寺出家,他在別的地方出家,也很好,我都會支持、祝賀、祝福、幫助他們。 作為師父我一定要贊嘆出家,因為出家才是佛法的中心,統領四眾弟子啊等等都是出家人的職責,我要說出家不重要,那我何必來出家?出家的功德利益在家人想都想不出來,可是一說出家,有些徒弟有點著急,因為想出家所以和家庭有些比較大的壓力,雖然說出家這件事情真的要和家里做一些努力,可是某種程度上也是需要因緣成熟的。 我前兩天想:我如果高中畢業不上大學就出家,是最好的。你們也知道我以前說過,天下就沒有如果。!如果我高中畢業以后就出家去了,就沒有后面一系列還因緣果報償還的機會了,所以我自己認為的“如果如果。。!钡哪切,想不經歷,是不可能的。 所以徒弟們,我跟你們講:你們現在經歷的一切都是很美妙的,都是好的,都是對的!因為不經歷這些你就了不了這些業,現在的這些業力解決不了,不可以出家的! 由此故,包括你現在的出家,也不能著急,因為你好多事情沒有解決的話,你就出不了家,雖然需要努力,但千萬不能執著!這就回到我剛才跟你們探討的一個觀點:應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不能太過著急,太過給自己壓力,太過執著,那樣就不是修行人的態度了。 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,我們應該不急不緩,該來就來,來了我們就應對,應對過去就丟在一邊,雖然心中知道自己有修行的目標,但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每時每刻的當下,關注當下——自己的心是否執著了外境?是否掛礙了外境?是否時時刻刻看一切如幻如化而不執著?這個才是重點。!時時安住當下才是重點。!如果你不能做到時時安住當下,至少心里時時持咒,定慧也會逐漸增長,定慧增長了你就會慢慢慢慢解脫了,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!所以我們一定要看淡生活中的一切,就算是出家這個事情,出家的意義也是看透出離這個世界,而不是為了出離與這個世界為敵,給自己和周圍人造成緊張的壓力,甚至造作了更多不必要的煩惱。 我講這些就是要告訴大家修行的重點是什么,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都是假,我們知道心才是重點,所以在修行中關注的是我們的心。就像我以前講:你大部分的時間,重點在關注自己的心是如何應對外境的,那你就是偉大的修行!不管你是在家出家,不管你是工作、做飯、刷鍋、洗碗、換抽氣扇、修水龍頭還是修馬桶甚至做任何事情,如果你的心是執著外境的那就不是修行;你沒有執著外境,不急不緩應對一切,時時讓自己的心灑脫自在,不關注外境而關注自己的心,這個就是偉大的修行。!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。
★把握重點,無需形式化 我今天講這些,是因為最近很多徒弟都給我留言,也有些徒弟匯報他修行中遇到的事,我覺得徒弟們出現了修行重心把握出現偏差的問題,所以我給你們介紹下我閉關中做的事情。 可能有徒弟問:“師父你閉關還跑出去?”對,我這個人就是很奇怪,從來都不喜歡跟別人一樣一樣的,聽別人的,這也可能是我的特點,就閉關這個事情我沒有絕對不出去,因為你碰到像這種抽氣扇、水龍頭壞了,告訴徒弟他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型號,也不知道壞的是哪個零件,所以該自己做的就做,關房也不是說絕對不能出。 我也不希望讓人為的外表形式化的東西來束縛自己修行的心,因為修行的心是主要,瑣碎的規矩,甚至閉關的所有的規矩都是為了讓自己在關中修行更進步的,而不是執著一些人為的規矩表示給別人看,不是的! 所以修行這件事情全靠自己把握,不要計較和在乎外界有相的一些瑣碎的規矩和規范,那樣會影響你修行進步的。做人做事所有所有都要有一個中心,我們修行也是這樣,所有修行的重點是關注你自己的心,對外境不執著,不糾結,不糾纏,你的心不向外,而始終是在關注心的本面的,能抓住這一個重點,其它的都是次要的。 甚至包括你出家不出家這件事情,也是次要的——當然這并不否認出家的殊勝!這是不同層次角度說的不同的法。
★修行要有耐心 希望大家把我以上講的道理好好的想一想,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在佛法上,甚至面對出家的問題等等等等,都要采取一個正確的態度,不要給自己帶來煩惱,也不要給別帶來煩惱。給自己帶來煩惱是因為你太過執著規矩規范,還有你自己的目標和欲望。說到底你的心就是向外跑!你的心不向外跑,你自己不會煩惱;你的心不向外跑,也不會給別人帶來煩惱。對不對? 如果你每天觀察自己的內心是否生滅變化,是否有定力等等,那么別人說什么重要嗎?環境怎么樣重要嗎?該做飯做飯,該吃飯吃飯,該陪陪家人就陪,你不愿陪就不陪,該孝順老人就孝順老人,該說話就跟他們說兩句,但不要糾結這些對錯多少等等,平平淡淡正正常常,行云流水不執著一切,不煩惱一切,一定要維持這種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的生活態度,這種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的生活態度的根源是關注自己的心,讓自己的心離一切外緣而恒定的安住——安住心的本面!這樣你的修行就會快。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,你不會再造新業,又能隨緣消舊業,由于你的發心,由于你修行功德的積累,因緣成熟,該出家就出家了,也就能更好的修了,你就很容易成就了;你如果急,不但解決不了你的因緣業力,解決不了你的障礙,還會使你在原有的障礙上再增加新的障礙,那反倒不是一種修行了,所以修行要保持耐心非常重要! 我講了這么多,算是2017年年底的開示吧!希望你們大家能理解修行的真實道理,理解什么是修行。OK,就這樣,祝福你們! 2018-1-1年終開示2
元旦的時候講了一次法,我自己又聽了一遍以后,覺得表達的不是很清楚,可能是我太久不說話了,然后用詞啊想表達的概念呢不是很清楚。有個徒弟聽了以后依照我說的法做了匯報,我看了他的匯報,對我講法的精神的把握比我都清晰。然后我想再補充一點,把這件事情講的更清楚,讓徒弟們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心念,如何面對煩惱,如何把生活中的一切化為修行,而不是造業、不是流浪生死。 我很久以前講過一句話,這句話囊括了我倡導的四個次第:因果心、出離心、菩提心、佛心,只要你照著我說的去做了,就是這四心次第都實踐到了,這句話是:以了知萬法如幻而不執著之心,隨緣實踐為利益一切有情為目的之任何善法,是佛子最上究竟修行!——這句話其實剛好表述了我這次講法的思想。 就是說,你在生活中做的所有的事情,只要是不執著的隨緣的,而且你都把它化為利益身邊一切眾生的想法,這就是修行!但是你要知道,一切事情都是如幻如化的,萬法如幻如化,就是空性的思想;利益眾生呢就是菩提心的表現;不執著,就是出離心;善法呢是因果心,這就把四心次第講了。我讓你們不要對任何境界起念,遇到任何境界不要執著,不要把自己糾纏進去,這些思想都是為了表述這句話,你們照著這個做下去就很好了。 要等視一切——看一切都平等,因為看一切平等就無限量的接近空性的證悟了;不執著一切,你會知道這是不真實的,這就又無限量的接近了證悟空性的心態。所以啊,一個人在生活中每時每刻以不執著的心來觀心,不糾纏自己心底的煩惱、過去的煩惱,也不擔憂未來的前景,更不去執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周圍環境帶給自己的壓力,這樣的話,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是最好的修行! 你們大家知道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曾經參訪云谷禪師,他們相對著靜坐三天三夜,而了凡不起一個妄念,禪師就問他,“你為什么不動心念?”他說我這一生別人都算死了,就這么回事了。咱先不管了凡的結果怎么樣,就這件事情就證明了了凡當時對萬事萬物沒有波瀾式的糾結、執著、期盼和渴望等等的心理了,這種心理其實也蠻好的。-------至少不去追逐無意義的業力!這種心態就是一種不錯的修行心態! 眾生就是因為沒有學會這個態度,所以會煩惱,如果每個人都有了凡這種態度,知道一切都是假的,甚至也知道自己來人間是肩負著和眾生交換因果的業力,因緣果報在等著------如果真正的能相信這個思想的話,你一定不會那么痛苦迷亂!就是由于很多人不相信像了凡一樣的思想,接受不到這種思想,所以,一般都好痛苦! 只有很多宗教人士,通過祖師大德的開示,通過上師的教化和自己智慧的內化,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定了的,你在那里煩惱執著、在那里糾結渴望,其實于事無補,也改變不了什么,只是徒增痛苦,你要放下他,就能得清涼。所以我們不要給親人和周圍的環境施加壓力,隨緣就好了,不要有那么多目的、要求、期望,那樣的話,你會很不幸、很煩惱。 人到中年都會經歷一些事情,比如家庭的變故,親人的往生,小孩也剛剛長大,還得辛苦操持,生活中一日三餐的奔波勞碌,這都是我們需要交代的因果啊,你多生多世欠這些親人的,你不付出能行嗎?你沒有償還夠是逃不脫的! 很多人呢不是這樣,干啥都有意見,干啥都能挑出毛病來,眼睛只向外看,在家出家都一樣啊,有些人,他住哪里都住不了,住哪里都是挑別人的毛病,不但別人煩惱,他自己也煩惱,每天說人家東,說人家西,就覺得這個不如法,那個不修行,其實整個團體只有他不是好修行,因為他除了挑毛病,自己的心性也降服不了,全是不好的性格習氣,所以一個團體里面就怕是非,那些每天講東講西的人,除了制造是非觀念,除了造業沒有別的事,這種人呢我覺得就是罪業的象征,給自己給他人造障礙的人。就是不知道怎么修行的人! 一個團體里,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們就接受,不要再批評啊、后悔啊、難過啊,你看現在怎么樣、我們應該怎么。。。。,-----那沒有意義啊,因為發生了的就是因緣果報促成了,坦然接受就行了! 要學會坦然的、平等的接受一切,看一切一樣的,等視一切而不執著一切,這就是修行的態度! 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,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呢?就是:通過修行、通過佛教法義的灌輸、通過師父的經常開示,學習擴展自己的心量,讓自己看一切都舒服,坦然接受一切,心里不再對萬事萬物升起任何念頭和欲望,這個時候你的心就降服了,就開始真正的步上修行之路了,如果還沒有做到這一點,就不行!還需要繼續磨練! 你們經常會看到電影電視或小說里描繪那些大德的時候說:這個大德沒脾氣。為什么沒脾氣?人家看開世態炎涼了,知道萬事萬物都不是真的,當然沒脾氣了,而且他沒有太多的觀念,也沒有太多的執著性的建議。 為什么這些大德總是會體現出這種風范呢?(我不是大德啊,我做不到這一點)就是他知道:都是因緣,沒關系啦,反正都是一場夢,做好做壞都是夢,好的壞的都是平等的,一切都是平等的,我們計較什么?!所以他會沒有觀念! 當然如果你在預先沒發生的時候請教他,他會給你一些指示,如果發生了的他會說這是對的,沒有錯,可以了,我覺得這是有智慧的表現,有智慧的人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他知道萬法都是平等的,沒有錯的,尤其發生了的那是該著發生的,我們不必對發生了的事情再談什么,應該坦然接受發生了的事情! 在世俗凡夫眼里是錯的事情,其實在圣者的眼里也是對的,因為那個事情該發生,正好償付了因果,所以也是應該的。大家了解了這些道理以后就不會對生活中的事情起煩惱,甚至你在閉關的時候也不會計較什么,就會平等的對待任何事情,隨緣做一切事,但不執著,把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化為去除煩惱的方便,化為修行,因為每時每刻都可以修嗎,對不對? 我再舉幾個例子,廣欽老和尚住山十幾年,下山以后,當家師就讓他看大殿,后來呢當家師說香油柜的錢沒了,大家就開示指指點點,廣欽老和尚也不吱聲,最后,當家師出來澄明,說:“我們讓廣欽老和尚看大殿,然后又放出謠言說錢沒了,就是想看看廣欽老和尚住山住了十幾年,在面對境界、面對謠言的時候是否已經降服了煩惱!沒有火氣!是不是真正的有所成就!”----這時,大家也就明白了,這是當家師驗證老和尚住山的成就的。 當然,這里你就知道,我們佛教講的成就,并不是說你能飛天入地,有神通,知道別人的內心世界等等,不是這個,而是你面對境界時會不會生氣煩惱?能不能降服自己的煩惱?所以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去除對境中的煩惱,而不是神妙的變化! 廣欽老和尚后來有一次教化徒弟修行:快吃飯了,他把一盒大釘子,一盒小釘子混在一起,讓徒弟把大小釘子再分撿開,分撿開再吃飯----------人為的造一點麻煩給徒弟們,目的是什么?就是看徒弟們有沒有火氣,有沒有耐心,有沒有坦然接受發生的任何事情的修行態度。只有達到毫無怨言的、毫無抵觸情緒的、沒煩惱的去做任何事情這一點水平,才稱得上修行;如果你說,哎呦我們要吃飯了,你給我找出這么多麻煩..等等-----這就是沒修行,這就是考驗啊,這就是看你面對境界的時候有沒有耐心啊,就這樣磨你的性。 你如果真正的是有修行,知道修行的目的,也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,生活中一切事情都是磨煉我們的對境,是一個過程,那你當然坦然接受,師父讓把大釘子小釘子分開,我們就認認真真一個一個的心無執著、心無掛礙、等視一切、清清靜靜的把事情做好,這個就是修行啦! 如果給你一點境界你就執著,你說:師父這不是欺負我嗎?你這是什么師父?----這樣一煩惱就證明沒修行,你不懂修行的意義是什么。 同樣的,密勒日巴有那么好資質的一個人,為什么他師父就是讓他建房子?建了拆,拆了再建--------就是去他的火氣,消他的業力,磨他的耐心。看一個人是不是夠資格來修行,就看他有沒有業氣,很多有業氣的人,你到他身邊就看出來了:他每天都是煩惱的不得了,而且是非很多!每天講東講西,不安住自己的心!這種人真的不能進入心性修行的行列,進不了,你給他講再偉大的法,他聽不進去的,這就是業障重,這個真的要好好的磨煉磨煉,把基礎的福德培養好以后才夠資格,這就是叫做器的培養,器質的訓練。 你在機床上做個零件,如果拿來個木頭的材料,那肯定不行,機器和機器一碰撞,木頭的耐力不夠肯定垮掉,你弄個土的更不行,至少也得鐵的吧,對不對? 所以成佛這件事情真的是要到了那個因緣,你本身的素質達到了某種水平以后,師父才能指導,達沒達到要看你去火氣、去燥氣、去煩惱的程度怎么樣了?是這樣的。 密勒日巴在師父的重重欺負之下,慢慢慢慢消了業,跟著師父一直也沒有變心,他師父知道他是個好的材料,堪成器——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修行人,這時候,才再教他偉大的法,這才經過重新錘煉,重新打造,把他弄好,你們看了密勒日巴的經歷以后要仔細的想一想,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道理! 你們看看自己是哪一塊料?我不是好師父,但是攔不住你們成為一塊好的材料!你們應該像密勒日巴學習。 要知道: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,發生了的也是應該發生的,不要有太多的期盼,不要有太多的執著,所以做大事情和做小事情都是一樣的,我們在人世間是通過做事情來磨煉自己的,通過做事情來慢慢的磨去自己的粗糙之氣、煩惱習氣,磨去自己對很多事情看不慣的習氣,慢慢開始不執著一切的時候,你看一切就都舒服了,對什么都開始歡喜了,然后你把自己的因果也了了,這個時候坐下來修行,修什么都能成,想開悟很容易!所以生活中只要每時每刻只觀自己的心,不執著萬事萬物,就是很好的修行!去火氣,了因果,隨因緣,就能解脫! 我今天再補充一點上次講法的內容,把我要講的道理說的再明確一點。 祝大家來年修行有進步!或者至少能懂得修行人應該具有的修行態度是什么! 吉祥如意!
|
GMT+8, 2023-8-23 07:29, Processed in 0.008685 second(s), 12 queries.
普渡 慈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