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經題和譯人 前面所講的,是“觀世音菩薩”的意思。 “廣大”:廣,是寬廣;大,是高大。寬廣和高大,也就是一個橫遍,一個豎窮;橫遍就是寬廣,豎窮就是高大!皺M遍十方,豎窮三界”。三界,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;十方,你們都知道,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,這八方,再加上方、下方,總起來十方。廣是橫遍義,大就是豎高義;豎起來,非常高!蠢銍乐洹瞪纤f的“阿那隸。毗舍提”,也就是廣大的意思;這兩句,一個橫遍義,一個豎高義,可是用途不同。一念這兩句咒,妖魔鬼怪、天魔外道,都寸步難行,沒有路可走。橫遍豎高,在〈大悲咒〉的廣大,意思是一樣的,但是沒有那兩句咒功能那樣厲害。 “圓滿”:圓、滿;“無礙”:沒有障礙。廣大圓滿無礙的什么呢?“大悲心”:這大悲心是廣大的,是圓滿的,是無礙的;這大悲心是拔苦的,是救眾生一切的苦難的。所以“悲能拔苦”,拔除眾生所有的苦;什么能拔除眾生所有的苦?就是這個陀羅尼!巴恿_尼”是梵語,翻譯成中文,叫“總持”?,是總一切法,也就是一切法之總,也就是一切法之首,也就是一切法的一個頭;首者頭也,就是一切法的開始。持,持無量義。持,執持,用手來執持東西。你現在執持什么呢?執持無量義;無量的道理,都在你這里執持著。你只要能念〈大悲咒〉,就有這種的功能。 “經”字,是通名,“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”,是這部經的別名。這部經的名字,以人、法為名: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是“人”;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,是“法”。也可以說人、法、喻:心,是個“喻”,譬喻〈大悲咒〉就好像人的心似的,所以叫大悲心陀羅尼;這是人、法、喻,都具足了!敖洝,就是經常不變的意思。這部經,以這個為名。 這一部經,名字既然有了,什么是這部經的體呢?這部經,是以實相為體;實相無相,無所不相。有了體,就要有個宗──宗旨。以什么為它的宗趣呢?以降伏諸魔、制諸外道,做它一個宗趣。以什么為它利用呢?以生善滅惡為它的利用。降伏諸魔、制諸外道,就是生善滅惡;所以生善、滅惡,就算它一個用。它能以生善,能以滅惡,能以拔苦,能以予樂。又以醍醐做這一部經的教相,無上甘露醍醐妙味,都在這一部經里生出來。 以上簡簡單單的,用名、體、宗、用、教這五重玄義,和七種立題,解釋這部經的題目。 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。 講這部經,先講經題;現在講譯人。這部經,是誰翻譯的呢?“唐西天竺沙門”:是在唐朝的時候,有一位西天竺沙門。西天竺,在印度。印度有五部分:南印度、北印度、東印度、西印度、中印度。這是西印度的沙門。什么叫沙門呢?沙門,是梵語,翻譯成中文,就叫勤息;就是“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”。 沙門威儀又是怎么樣呢?馬勝比丘威儀最好,他遇著舍利弗、目犍連時,穿著袍,搭著衣,在街上走路,眼觀鼻,鼻觀口,口問心,目不旁視,耳不旁聽,走路也攝持正念;雖然在走路,和入定的樣子沒有分別。所以舍利弗和目犍連兩個人一看,“喔!這個人怎么這么好呢?”于是乎,就來請教他說:“你在什么地方學得這么好的樣子?”馬勝比丘就說:“我跟釋迦牟尼佛學的威儀!彼终f:“諸法從緣生,諸法從緣滅;我佛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!彼f這一切法,都從因緣生;一切法,也是從因緣滅的!拔曳鸫笊抽T”,我的師父叫佛,他是沙門;“常作如是說”,常常這樣講。 這位西天竺沙門,沒有用“三藏”兩個字。三藏,就是通達經、律、論三藏的人。這位沙門,大約或者通二藏,或者通一藏,所以沒有加上“三藏”的字樣,只說“唐西天竺沙門”!百よ筮_摩譯”:伽梵達摩,是這位西天竺沙門的名字,意思就是敬法,也可以說是尊法;是尊法敬法的沙門。譯,是將印度文翻譯成中文。 |
GMT+8, 2023-8-23 07:32, Processed in 0.008718 second(s), 12 queries.
普渡 慈航